来源:齐鲁网
2020-10-27 22:29:10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27日讯 十三四岁,你在做些什么?或许是刚升入初中的豆蔻年华。而在七十年前,她们的答案是:走上战场,保家卫国!
1951年2月,年仅13岁的王美丽、凌玉秀和14岁的马秋云,从老家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正式参军,9月便作为文艺兵跟随部队一同出征朝鲜。从同乡、同学,变成战友,三人从未分开,情同姐妹。当闪电新闻记者在王美丽济南的家中见到她们时,她们正一起回忆抗美援朝的点点滴滴。
王美丽回忆,当年她们小小年纪,一进入朝鲜便是行军45天。为了防止敌机轰炸,白天不敢行动,只能等到夜晚,才能沿着蜿蜒崎岖的山间小道前行,一天要走上一百多里路。行军路异常艰苦,饿了必须要等到吃饭的命令才能进食,累了就背着比自己还沉的大包袱靠着树边休息……凌玉秀回忆道。作为13岁的女兵,虽然累到掉眼泪,但她们很能体谅老战士的辛苦。一到宿营地,三个文艺女兵就到火房去,给老同志烧洗脚水,主动给他们做饭。图为抗美援朝老兵,左起马秋云、王美丽、凌玉秀。
进入朝鲜,部队上要求姑娘们剪掉长辫,以防负伤后方便包扎。王美丽和马秋云第一时间剪了头发,而年纪最小的凌玉秀是个“小人精”,觉得短头发难看,早早地躲起来了。采访中,凌玉秀老人俏皮地说道:“她俩吃亏了,我占便宜了。”几十年过去,三人回忆起来当年战场上的趣事,捧腹大笑起来。图为老照片,左起凌玉秀、王美丽、马秋云。
谈及参军战斗带来的成长,王美丽老人坦言,一开始对志愿军没有概念,只觉得自己还是小孩。但是随着部队的步步深入,她们看到了更多战友的牺牲,见证了一场场战斗的残酷,越来越感受到自己是一名战士,王美丽说:“我绝对不能在战场上落后,不能给部队增负担”。图为文艺兵在朝鲜战场上的合影,前排右二为凌玉秀。
“走起道来能说话,能能听见唰唰唰地脚步声。”为了避免暴露目标,部队纪律要求行军时不能讲话。长期行军的艰苦、战斗的残酷,让部队的气氛枯燥、沉重,而文工团、宣传队的重要职责,就是活跃氛围、鼓舞士气。在朝鲜战场上,文艺兵白天在坑道里创作、排练,晚上深入前线阵地,为战士们带来慰问演出。虽然时刻面临生命危险,但他们相信音乐和舞蹈的力量。图为凌玉秀正在练功。
三位老兵回忆,她们当时经常就地取材、就地编歌,将战场上收集的英雄事迹编成小调唱给很多战士听,悦耳的歌声令战士们倍感振奋。“他们都很愿意听,表演完后还想再让我们来一首”。王美丽老人说:“这是种互相鼓励,既鼓励了他们的战斗力,也鼓舞了我们的再创作。”
然而,战争的残酷从来都无法避免。有一次文工团为换防部队演出时,被敌军飞机发现,一颗炮弹落在了观众席中央,一个连的战士伤亡惨重,31人的文工团中,也有27人负伤,2人不幸牺牲。回忆起失去的战友,三位老人留下了眼泪。王美丽说道:“我的班长王友仁就在那次轰炸中牺牲了”。“舞台就是我们的战场,乐器就是我们的枪杆。”作为一名文艺兵,凌玉秀自豪而坚定地说。她们把自己的才艺献给前线的战士,带去温暖,抚平伤痛,是血肉横飞的战场上不可或缺的力量。图为王美丽和朝鲜少女的合影。
王美丽老人向记者展示她为战士们唱歌的照片,讲起这张照片的故事,老人激动不已。当时正是朝鲜战场金城反击战胜利结束,志愿军用松树搭了简易的“凯旋门”,迎接凯旋归来的战士。“那场战争牺牲的志愿军很多,一个班上去,只能活着下来两三个。我站在‘凯旋门’旁,为每一位归来的志愿军战士歌唱。” 王美丽老人说,“这件事我永远也无法忘记”。送战士出征,迎英雄凯旋,她们见证了太多太多。想到失去的战友,王美丽老人难掩悲伤。图为王美丽为每一位凯旋归来的战士唱一首歌。
无数英雄用血汗换来的胜利令人敬佩,再也不用担心敌机炮火的轰炸。1953年7月,听到停战消息后,不再担心飞机大炮的轰炸,第一件事就是抱着山洞里湿漉漉的被子往坑道外跑,高兴地又唱又跳、又哭又笑,大大方方把被子晾在树上。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部队回国,三姐妹一同转业到山东济南。王美丽、凌玉秀分配到山东省歌舞团,马秋云进了山东省电影制片厂。
如今她们年岁已高,却也时常相聚,相互关照。一辈子的姐妹情,伴过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革命的信仰始终伴随着她们。
“战胜了敌人,平平安安地归来,这就是福。”老兵们表示,作为幸存者,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我们的孩子很多也都继承了家庭传统,参了军,继续担负起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
闪电新闻记者 尹承谦 刘依 实习生 王越 济南报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