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力,用影像成就你我

四十年前我高考 学霸们梦回“黄金年代”

2017-12-13 16:08

显示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给百万祈盼“知识改变命运”的学子带来了希望。40年过去了,高考见证着社会变迁。考生在变,试题也在变,高考在一代代人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故事,对于高考,一样的是那份共同的回忆。

编辑 / 邓潇鹤

  •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给百万祈盼“知识改变命运”的学子带来了希望。菏泽69岁老人田浩存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山东大学历史系。直到40年后的今天,田浩存还是如瑰宝一样珍藏着这张准考证。齐鲁网记者 张伟 亓子涵 赵佳 摄
  • 77年的赵亚男当时正在一家工厂做一名机械图绘图员。参加高考时,1948年出生的赵亚男已经29岁了,孩子都2岁了。赵亚男依然珍藏着当年77级全体毕业生的合影,共1200余人,长达2.09米。齐鲁网记者 刘源 摄
  • 李焕明,今年70岁,40年前他是山东师范大学政治系(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团总支书记。他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批招生的亲历者,共为山师招生47名学生。1977年,中断了11年之久的高考制度重新启动,当年全国参加高考的考生570万名,其中只有27万人被大学录取。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张洪波 摄
  • 王学甫,59岁,天津蓟县人,1978年高考参加被天津铁路工程学院录取。王学甫现在任职京津城际铁路有限公司安置部部长,是中国第一条高铁总工程师。2004年开始组建从北京到天津的第一条高铁,2008年8月1号开通。参观的外国人表示,“这是震惊世界的高铁,中国高铁世界第一。”
  • 赵乃明,59岁,高考政策恢复后,曾在1977、1978、1979年之间参加了三次高考,最终被山东师范学院(现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录取。“知识改变命运,人生变得惊喜。如果不是高考,我现在还是一名普通的钻探工,如果不是高考,我可能还是一名普通的教师,高考给了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机会。”赵乃明说。
  • 魏琦,北京人,高考政策恢复后,参加1977年、1978年高考,目前在北京联合大学任教,高考对于他来说已经过去了40年。经过两年的努力,最终他以300多分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第一分校(现北京联合大学),毕业后留校任职。“我是应届生,恢复高考那年,刚好我高三,就这样我‘碰巧’参加了第一年高考”魏琦说。
  • 1977年,生于1950年1月的安徽省含山县民办教师解道华已经27岁了,按照那一年的高考报名要求,25岁以下的人有参加高考的资格,对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并钻研有成绩或确有专长的,年龄可放宽到30岁。解道华回家翻出了一张初一获得的芜湖地区数学竞赛一等奖的奖状,取得了考大学的资格。大学毕业后,解道华又考上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学史研究室的研究生。毕业后第二年,解道华来到安徽省委党校,教授当代科技课程直到2010年退休。
  • 佟广平,今年58岁,北京人,1978年参加高考,被镇江船舶学校大学班录取,学习电气自动化专业,现在改名为江苏科技大学。现在佟广平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的一员,主要负责船舶制造检验和管理。佟广平表示,“很怀念那个富有激情和希望的年代。刚刚改革开放,人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生活质量,社会给我们提供了摆脱贫困的机会。”

图集推荐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