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力,用影像成就你我

鲁绣传承:57年坚守传统手工机绣技艺

2017-03-28 15:58

显示

作为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鲁绣代表传承人,尹延丽一直致力于鲁绣作品与时俱进的创新革命,手工绣与机绣相结合,是其鲁绣作品的一大特色。以棉布为底料,用棉线、丝线的多种针法组合,通过尹延丽的创作,传达出鲁绣粗犷、立体的独有味道。齐鲁网记者 刘源 吴亚君 韩莹 实习记者/祁效媛 报道

编辑 / 刘源

  • 作为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鲁绣代表传承人,尹延丽一直致力于鲁绣作品与时俱进的创新革命,手工绣与机绣相结合,是其鲁绣作品的一大特色。以棉布为底料,用棉线、丝线的多种针法组合,通过尹延丽的创作,传达出鲁绣粗犷、立体的独有味道。齐鲁网记者 刘源 吴亚君 韩莹 实习记者 祁效媛 报道
  • 14岁时,尹延丽第一次接触到机绣,如今,机绣已经陪伴了她57年。作为济南手工机绣创始人王玉珍的徒弟,尹延丽渴望把这一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学习和了解机绣。在师傅的带领下,尹延丽刚开始就分到了一台改造后的缝纫机,那便是手工机绣的主要机器。齐鲁网记者 刘源 吴亚君 韩莹 实习记者 祁效媛 摄
  • “在14岁时我就知道了,刺绣的语言是针法,从针法可以看出这幅作品的难度。”尹延丽说,“像刚才看到的《新嫁娘》就用了20多种针法。”齐鲁网记者 刘源 吴亚君 韩莹 实习记者 祁效媛 摄
  • 这幅作品是尹延丽2012年重做的一幅作品,叫做《新嫁娘》。齐鲁网记者 刘源 吴亚君 韩莹 实习记者 祁效媛 摄。
  • “心不静是不可能出好作品的。”尹延丽告诉记者,手工机绣区别于电脑机绣,它无法大量复制,作品依赖于创作者心、手、脚以及眼的高度配合,才能驾驭完成。齐鲁网记者 刘源 吴亚君 韩莹 实习记者 祁效媛 摄
  • “工具和材料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和高端,就是简单的线。《新嫁娘》也好,别的作品也罢,都是针线展现出来的。我已经和这些针线打了57年交道了。”尹延丽这样告诉记者。齐鲁网记者 刘源 吴亚君 韩莹 实习记者 祁效媛 摄
  • 尹延丽现在每周三会教学生机绣,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抓紧时间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让鲁绣成为山东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齐鲁网记者 刘源 吴亚君 韩莹 实习记者 祁效媛 摄

图集推荐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