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力,用影像成就你我

青岛百年里院的岁月记忆:黄岛路17号平康五里

2017-01-06 10:22

显示

里院是青岛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最为特别的建筑形式,其不同于北京的“四合院”,也不像上海的“弄堂”,而是与欧洲古城街道建筑相似,是西式建筑和中国四合院的一种巧妙结合,是一定历史背景下城市文化在民居上的反映。黄岛路17号的平康五里青岛老城区最典型的里院建筑之一。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编辑 / 刘玉良

  • 里院最早诞生于20世纪初的大鲍岛中国城内,是由当时青岛著名的德国建筑公司之一的希姆森公司(中文名祥福洋行)的建筑设计师阿尔弗莱德·希姆森设计的,后来随着不断改进逐渐演化成了最具青岛本土特色的民居形式。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 里院建筑大多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属于院内天井式的居住院落,多为两层,少数三层或四层,其依据青岛地势而建,高低大小不一,造型各不相同。
  • 作为中西式合璧的独特建筑,一层临街的房屋面积较大,常用于开办店铺,楼上为多个小型单间用来居住,是典型的商住两用房。
  • 里院分为“里”和“院”,居住在“里”中的,大多是旧青岛各机关的小职员、下级军官、铁路员工等,“院”则多为下层市民的居住场所,赶海、捡破烂、拾煤核等人员。 
  • 根据1933年青岛市社会局的统计,当时全市的里院有506处,房间16701间,住户10669家。 
  • 平康里,是过去唐代长安街的坊名,后来成为了妓院的代称,民国时期的青岛妓院主要分布在黄岛路、大窑沟、沧口路、临清路等地。
  • 平康五里即是二三十年代青岛老城区最为出名也最为高档的一处妓院,一段于小脚的故事,给这里平添了许多传奇,解放之后,这里的妓女被改造,平康五里也以民居的形式又被还给了普通市民。
  • 平康五里是青岛里院中少有的四层建筑,每层都居住着约二三十户的居民,整座里院便是一个拥有100多户居民的“小社会”,这里大多被租给了在青岛的打工者,本地人已经为数不多了。
  • 现在的平康五里,年久失修,院子里堆满了木箱纸板、旧货垃圾,空中到处是晾衣绳和电线,墙体开裂破损、夏天的雨季,空气中充满着潮湿的味道,空间狭小而拥挤。卫生安全状况十分糟糕。
  • 在2015年年底,随着青岛湾老城区改造计划的推行,著名的黄岛路市场彻底的告别了过去的所谓“脏乱差”,在拍摄时我和平康五里的大爷大妈们聊天,得知这里也会在2017年年后进行彻底的改造。
  • 里院建筑大多已经年久失修,无法满足现阶段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亟待整改,但同时,里院作为青岛城市历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留给后辈的宝贵财富,无论是从建筑、文化、艺术、社会等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如何保护、如何更新,我相信这是对规划者的一大挑战,怎样修旧如旧,最大程度的保留原有的历史面貌,传递遗存的历史信息,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图集推荐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