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力,用影像成就你我

民俗里的年味:“老把式”坚守40年 “桑拿房”里熬糖瓜

2017-01-20 11:41

显示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中国的小年,也是祭祀灶王爷的日子。在山东莱芜,这一天民间喜欢用糖瓜祭祀灶王爷,希望灶王爷多吃糖瓜,粘住其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如今的糖瓜,早已是莱芜民间过年家中必备的食物,不管男女老少人人爱吃。糖瓜工艺制作始于康熙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作为传统民间文化在2010年也正式成为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1月19日,记者来到莱芜市杨庄镇陈家楼村,探访了糖瓜的制作全工艺。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摄

编辑 / 尹承谦

  • 图为糖瓜工艺制作坊,熬糖时产生大量水蒸气,沿着门口、窗户冒了出来。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摄
  • 陈佃起今年65岁,作为糖瓜制作老艺人,他从二十多岁就开始做糖瓜,一做就是四十年,现今陈佃起已是陈家楼村制作糖瓜手艺最好的师傅。他跟记者说他对糖瓜很有感情,每到秋冬季庄稼活忙完,陈佃起就开始惦记做糖瓜的事。图为陈佃起正在炒糖。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摄
  • 糖瓜由小米面和白糖混合后熬制而成,工序有十几道,从凌晨12点就开始熬糖,一直要熬到第二天早晨7点。图为师傅为锅里的原料进行翻炒。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摄
  • 房外堆满了炭,师傅们需要不停的保证火候熬制糖水。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摄
  • 炒后的糖浆放置在室外进行冷却降温,让糖浆变得更有劲道。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摄
  • 制糖工将糖浆挑起冷却,金黄色麦芽糖的香气弥漫开来。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摄
  • 凉却后糖浆有了筋道,师傅们再将糖浆拿回室内,利用水蒸气的温度、湿度进行抽糖拔糖。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摄
  • 拔糖全过程都是在“桑拿室”里进行,通过“拔”的工艺将糖浆中间抽空。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摄
  • 室外挂着炒糖的工具,室内水汽中师傅正在干活,陈家楼村做糖瓜的师傅们每天要在这样的房间待上15个小时。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摄
  • 制作糖瓜是一份“甜蜜”的工作,但许多年轻人不愿干这活,利润不高,耗费精力体力大,在年轻人眼里做糖瓜还不如进城去打工,陈佃起的制瓜团队中,年龄最小的师傅也已50多岁。过去陈家楼村家家户户做糖瓜,如今仅剩12户,这是体力活,随着他们年龄越大,逐渐干不动了,做糖瓜的人就越来越少了。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摄
  • 屋内的水蒸气非常大,屋顶不严密的地方蒸汽随之冒了出来。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摄
  • 抽糖结束后,师傅们带着“一根”巨大的糖条冲出室外。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摄
  • 抽糖结束后,师傅们带着“一根”巨大的糖条冲出室外。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摄
  • 陈佃起用一根绳子将糖条勒成一个一个的糖瓜。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摄
  • 一个个的糖瓜摆放在零下五六度的室外,同时还需要用电风扇对糖瓜进行快速降温定型。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摄
  • 忙着做糖瓜,陈佃起还要抽空接订单电话。陈佃起每天做糖瓜上千个,当天就都能销售出去。临近小年的这几天,许多买主上门来抢货,甚至还有拖这里干活的师傅给他们弄货。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摄
  • 制作糖瓜的最后一步是上芝麻。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摄
  • 陈佃起的糖瓜因为口感好质量高,备受消费者的青睐,但是从糖瓜制作来讲,一年中他们只能做两个月,利润也不高,还需要制糖人起早贪黑出体力。陈佃起告诉我们,现在干这行的人越来越少,整个莱芜只有陈家楼村在做,今年村里又减少了一家。齐鲁网记者 尹承谦 摄

图集推荐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