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力,用影像成就你我

七旬老人演“拔跌” 日挣80元技艺难传承

2017-04-19 08:31

显示

2017年4月18日,今年70岁的吴忠东,是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日照街道小古城村人。他从十八岁开始跟随本家大叔学习表演“拔跌”,这一演就是50余年。现在他带领他的“拔跌”团队,活跃在当地民间文艺舞台,常常秒杀同台演出的广场舞,非常受观众的欢迎。

编辑 / 刘源

  •  2017年4月18日,今年70岁的吴忠东,是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日照街道小古城村人。他从十八岁开始跟随本家大叔学习表演“拔跌”,这一演就是50余年。现在他带领他的“拔跌”团队,活跃在当地民间文艺舞台,常常秒杀同台演出的广场舞,非常受观众的欢迎。 
  • 吴忠东介绍,日照本地最受欢迎的“跋跌”源起于吴家铁铺。吴忠东说,他们家族以前曾世代以打铁为生,到他这里已经是第五代,只不过现在早已不打铁了。过去,在农闲时候,打铁的活儿少了,铁匠们就喜欢玩“跋跌”这种游戏,在玩耍中即锻炼了自己,又给人们带来了乐趣。 吴忠东说,他上过6年学。当时因家境贫寒,就辍学谋生。
  • 因为自己喜欢吹拉弹唱,加上受本家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十几岁就跟随本家大叔吴家春学习各种民间文化表演。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年春节期间,吴忠东常跟随村里的演出队到各村之间演出拜年。那时春节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期间,挨个村子表演,每天都要演出七八场。那时基本上都是免费,或者就是挣点车马费。
  • 因为喜欢,所以他一直坚持下来了。 吴忠东说,他一生务农,在农闲时跟着建筑队干过二十多年,还在工厂当过临时工,虽然一直为生计忙碌着,但是他一生一直坚持一件事没放下,那就是从本家大叔那里传承下来的民间表演艺术“拔跌”。 “拔跌”的演出形式相对简陋,两个假人道具,几个锣鼓就是一场戏,吴忠东现在使用的道具还是他本家大叔留下来的。
  • 吴忠东说,过去“拔跌”是由两个真人摔跤,慢慢的演变到现在,靠一个人操纵道具表演两人摔跤时的情景。 演出时,在锣鼓有节奏的声音伴奏下,表演者背着两个道具假人,两只胳膊穿上鞋子,趴在地上,背着两个假人并作出摔跤动作,好似两人正在扭打,腾、挪、跳、摔,姿态逼真,现场十分诙谐和幽默。
  • 在演出的时候,另一演员身着假人道具,表演“张老背张婆”看“拔跌”,表演者男扮女装,把自己装扮成张婆,与道具密切配合,把张公背张婆时的辛苦和老两口的亲昵神态,传神地表现出来。
  • 表演过程中用二胡、梆子、锣鼓等伴奏。 吴忠东介绍,在2000年前后,他的这项“拔跌”表演形式开始受到文化部门的重视,推荐他参加一些重要文艺活动,并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他带领团队,经常参加各类演出,平均一年能演出近百场。 吴忠东说,虽然一年演出场次很多,但是演出一场仅能挣二到五百元不等,除去交通运输和餐饮费,他们团队五六个人每人能分个七八十元钱。

图集推荐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